UMagazine_18

5 umagazine issue 18 澳大已從國內、美國和其他地區成功申請到共 63 項研究專利 UM has been granted 63 patents in mainland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regions 對於應用型研究的資助申請,項目本 身需具很明確的可操作性,其研究成 果日後能轉化為產物,回饋社會。馬 教授認為這樣也很合理,“社會投入 如此多資源,如果沒好好加以利用, 那技術永遠都是純理論,如今這些準 則令科研項目推向新的層次。值得高 興的是,澳大獲取的研究經費一直穩 步上揚。" 豐碩研究成果 促技術轉移 沒有紥 紮實的理論研究產出,就沒有應 用的技術轉移。澳大近年的科研成績, 具體可反映於師生在國際學術期刊發 表論文的數量,從 2009 年約 144 篇到 2017 年躍升至 1,410 篇,較過去八年上 升了近十倍。當中,尤其以澳大兩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最為突出。 在投入運作 7 年後,兩實驗室先後獲海 內外專家高度評價,肯定澳大在集成電 路、中醫藥研究上的國際學術影響力, 以及在科研人才的培養。馬教授指出, 經過長年的奮鬥,澳大已積累了很多高 質量的理論研究,開始邁向研究實踐的 階段,當中有些更進展成新的研發,備 受業界青睞,可見澳大研究正循序漸進 從學術期刊中“走出來"。 目前,澳大已從國內、美國及其他地 區成功申請到共63項專利。馬教授 表示,有部分專利已吸引到國內外的 企業機構問津,有些更達成合作協議, 為投入生產做好準備。他說:“我們 (科研人員)一直醉心工作,由概念 規劃到實踐,一切從零開始,每一步 走來都得來不易,現在終於來到科研 成果轉化的階段。" 教研為日後 技術轉移鋪路 澳大鼓勵學生創新和實踐,多參與研究 實習項目;老師們除了兼顧教學和研究 的工作外,也會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研習 機會。馬教授表示,教學和研習是相輔 相成的,學生的研究成果也有機會在國 際頂尖學術會議和學術期刊上發表,與 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學生一較長短,這 樣才令大學有優勢深化科研的發展,帶 來更高質量的產出。 為配合特區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設及大 學科研持續發展,澳大近年大力鼓勵 師生從事具創新性的、能直接回饋社 會的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馬教授指出,當師生的科研項目有一 定技術基礎後,如獲具國際權威的相 關學刊刊登,大學便視乎其研發技術 的成熟情況申請專利,從不同的層面 提供專業支援,為轉化研究的技術成 果作準備。另外,也成立了澳大創科 有限公司,期望能為技術成果作商業 配對。陸續開始有師生透過不同的合 作模式, 成功與有興趣的企業接洽。 “透過澳大技術支援、吸引企業投資 技術研發,澳大未來將會有更多已具 技術成果的項目得以孵化。"

RkJQdWJsaXNoZXIy MTQ1NDU2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