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agazine_26

澳大新語 • 2022 UMAGAZINE 26 32 封面專題 • COVER STORY 參加研究的中英雙語者觀看各類與情緒相關的詞彙時,他們的頭皮上貼有多 個電極,用於檢測他們的腦電活動。圖為檢測結果。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taking part in a research project had electrodes stuck to their scalps when they looked at word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emotions. The electrodes measured their electrical activity in the brain, as shown in the figure. 提高精神疾病的發病率。「因此,我們的團隊探索 父母的反應會如何影響子女的即時情緒反應、思維 能力、心理韌性和自我概念,並且以數學模型預測 父母不同反應對子女的影響。」 語言與情緒感知 張教授研究團隊的另一方向是探討不同年齡人士面 對母語或第二語言中與情緒相關的詞彙時腦部的反 應。「情緒感知是兒童成長時學習的重要能力。我 們必須準確感知他人的說話傳達出甚麼情緒,社交 生活才會順利。」 她指出,關於情緒的詞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情 緒標籤詞」,例如「快樂」和「悲傷」等直接標記 情緒的詞彙;另一類是「情緒負載詞」,即令人聯 想起不同情緒的詞語,例如「生日」通常傳遞正面 情緒、「地震」令很多人產生負面感覺。 張教授的團隊在一項研究中觀察到,與正面或負面 情緒相關的詞彙會在腦部誘發一種名為N170的「事件 相關電位」(一類由感官、認知或動態事件引發的腦 電波,簡稱ERP),但兩者誘發電位的方式不同。此 外,這些詞彙都會在右腦的頂葉誘發一種名為「晚期 正電位」的ERP,其中情緒負載詞比情緒標籤詞誘發 的電位更大。她的另一項研究則顯示,第二語言的情 緒標籤詞也能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感知情緒的方式, 但第二語言中的情緒負載詞似乎沒有影響。 張教授的團隊也曾對以中文為母語、英文為第二語 言的華人自閉症兒童開展研究。他們發現,與健康 兒童相比,自閉症兒童對英文重音的知覺敏感度較 低。此外,在處理語言時,他們的右腦比左腦更活 躍,而健康兒童則相反。 除了這些基於ERP的研究,張教授的團隊還運用行 為實驗、功能磁核共振成像、功能近紅外光譜技術 等方式,了解腦部如何處理不同類型的情緒,探索 語言與情緒的關係。「通過檢測與情緒相關的腦部 激活模式,我們能進一步了解兒童如何發展關於情 緒的重要能力和在發展中存在的潛在障礙。」 把握早期介入最佳時機 深入研究兒童腦部發育對預防和治療疾病大有益 處。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有10%兒童 和青少年有精神障礙,但大多數人都沒有尋求或接 受治療。這些問題包括癲癇、發育障礙、抑鬱症、 焦慮症和行為障礙,不少與腦部發育相關。張教授 說:「由於兒童的腦部可塑性高,越早發現異常, 介入效果越好。」 許多研究也表明,兒童越早有充足的語言輸入,日 後的語言能力就越強,而青春期之前是學習語言的 關鍵時期。因此,兒童如果有語言或情緒管理方面 的障礙,越早介入成效越大。過去有研究發現,閱 讀干預(如對話式閱讀、集體朗讀和製作詞彙表) 能改變有閱讀障礙的兒童的腦部激活模式,效果在 幼童身上尤其明顯。 張教授說,兒童腦部每個發育階段都非常重要,必 須深入了解確切的神經機制,才能及時篩查出腦部 的異常發展。「兒童腦部發育不單受營養、先天基 因等因素影響。周圍的人與他們的互動和環境也會 實實在在影響腦部結構和認知能力。給孩子一個快 樂的童年,絕對有充分的科學理據。」

RkJQdWJsaXNoZXIy MTQ1NDU2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