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agazine_26

澳大新語 • 2022 UMAGAZINE 26 48 人物專訪 • EXCLUSIVE INTERVIEW 長約1.5厘米至2厘米,寬約0.8厘米,就像在流水 線上生產出來,這是它在印度和西非成為貨幣的主 因。而且海貝只重約1克,非常輕巧和易攜,堅硬 不易腐蝕,在交易中可稱、可量、可數,是成為小 額交易媒介的不二選擇。」 一顆海貝連繫中外 楊教授來自浙江,上世紀90年代於中國人民大學 攻讀本科及碩士學位,2004年在美國波士頓東北 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先後在中國人民大學和新加 坡國立大學任教,2017年加入澳大,2021年7月 出任歷史系主任。他醉心中國史、全球史、海洋 史和科技醫療史的研究,是西冷印社社員,亦是 澳大唯一一名該社社員。 楊教授是最早提倡並實踐從邊疆看中國的學者之 一,他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已開始將研究的目光投 向雲南,更決定把雲南歷史作為其博士論文的研究 課題。在雲南進行田野調查期間,他更了解到貝幣 在古代已經在內陸雲南使用,回美後即告訴導師這 個發現,「我的導師也跟我說起西非貝幣的歷史, 引起了我對貝幣的興趣。之後就開始深入研究,後 面上都有一條長長的齒槽,背面稍微突起。「我 研究這些海貝足足18年了,這些全都是來自數千 年前的古物,十分珍貴,在古代貿易市場佔舉足 輕重的地位,對全球貿易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楊教授在其2021年出版的中文版著作《海貝與 貝幣:鮮為人知的全球史》從全球史的角度探討 貝幣的起源、演變、價值等,溝通中國史跟世界 史,探索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全球性的貝幣世界, 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浩瀚的貨幣史畫卷。 該書分析了從新石器時期到20世紀中期在印度、東 南亞、先秦中國、古代雲南、西非、太平洋諸島和 北美長期存在使用的海貝和貝幣,試圖打通中國史 和世界史,對於經濟史、貨幣史、海洋史和全球史 均有相當的突破,獲得社科文獻出版社的「2021 年度十大好書」、《中華讀書報》的「2021年度不 容錯過的20種歷史好書」、《新京報》的「2021 年度閱讀推薦」及國家圖書館第17屆文津圖書獎 的「推薦圖書」。楊教授說:「在250多種海貝當 中,只有俗名『貝齒』的貨貝以及少量的環紋貨貝 被選中作為貨幣,因為海貝成年後大小都一樣, 連繫中外歷史的海貝 Cowrie shells that connect Chinese history with world history 楊斌教授的著作《海貝與貝幣:鮮為人知的全球史》 Cowrie Shells and Cowrie Money: A Global History by Prof Yang Bin

RkJQdWJsaXNoZXIy MTQ1NDU2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