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agazine_27

EXCLUSIVE INTERVIEW • 人物專訪 2023 UMAGAZINE 27 • 澳大新語 55 作,計劃展開一些交叉學科的研究,例如面向可解釋 人工智能的語義推理模式與機制研究。 在2022年3月澳大語言學研究中心成立典禮上,袁教 授以《形容詞的極性程度意義及其完句限制條件》 為題在澳大主持其首場學術講座,談及人類感覺機 理對於語言中形容詞的意義和用法的影響。 中文系要建立的文化品格 對於澳大中文系治學和育人的目 標,袁教授提出建立「脫俗 求真、審美向善」的文化品格; 要培育中文人具備的「斯文 少年、博雅君子」的精神氣質, 「文化界常用『斯文在茲』來說 明培育青年人的最大的文化力量 在於『斯文』,在於道德人格的 自我完善。因此,我希望中文系 學生親近知識、培養人文情懷、 塑造健全人格、尊重生命和人格 尊嚴、進而探究和認識人類世 界的豐富性、生存意義和人生價 值。這些應該是中文人從內心深 處透出的一種精氣神,也是我們 中文系畢業的學生行走於天地之 間的文化資本。」 教研之餘,袁教授幾乎用所有時 間博覽群書,積累了大量不同學 科的知識。他還為中文系學生列 出書單,平時閱讀到好的文章, 也會轉發給所有學生。「閱讀首 先是帶著興趣和求知的心態去 讀,再用批判性的眼光審視,形 成自己的見解。」 袁教授強調,學好關於中國語言文學的系統知識,還 要深刻領會中國文化和中國文明的精神特質。「學生 必須一方面從中國看世界,了解世界有多大、多精 彩,不坐井觀天、夜郎自大;另一方面要從世界看中 國,將中華文明置於世界文明的大格局中,發現其優 長和不足,並在長時段的人類文明史和全球史的歷史 大視野中觀察和體認中華文明的價值,思考其未來走 向和重獲生機的途徑。」 術上具可能性。因此,對語言的認知研究的一個自 然延伸,就是對語言的計算分析。」 既有紮實自然科學理論基礎,兼備人文學科素養的袁教 授始終堅持初心——研究語言學應該有一個宏大理想, 就是走向終極性的人文關懷。「作為人類種系,我們要 思考的是:人類是甚麼?我們人類從哪裡來?將要到哪 裡去?那麼,這些問題跟語言和 語言研究又有甚麼關係?當然有 關係。」 袁教授認為,通過語言研究,可 以更清楚了解人在世界或宇宙的 位置,更透徹地理解人的本質。 「這應該是一個根本性的哲學問 題。一般認為,人之所以為人, 是人有思想,會思考。而思維, 至少抽象思維,是離不開語言。 正如語言學家喬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所言:思想所 用的概念跟詞語的意義,基本 上是同一回事。這樣,從語言 及其意義來看人類思維、看人 類何以為人,就有了切實的基 礎。因此認知科學界有句話: 語言是洞察人類心智的視窗。 語言是人類的標配,自然也是 認識人類的一個視窗。」 語言文字是民族的文化基礎 中國語言文學系(中文系)是澳 大最早建立的學科之一,學科相 對完備、師資較為雄厚、教學體 制完備、學風嚴謹開放。袁教授 說:「我們的教研團隊不大,但 老師大都來自海內外著名大學,學術基礎紮實,都有一 番努力在自己的專業創出成就的雄心壯志。」 袁教授認為,中文系師生通過對中國語言文字的研究 可更全面地了解國家的語言文字及其歷史沿革。「語 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基礎,尤其在今天的資訊 時代,語言文字的資訊化和電腦自動處理,都需要對 語言文字進行系統而精深的研究。」來到澳大後,袁 教授已積極建立研究團隊,並與澳大其它學系緊密合 對於澳大中文系治學和育人的目標,袁毓林教授提出「脫 俗求真、審美向善、斯文少年、博雅君子」。書法由該系朱 壽桐教授所寫。 Prof Yuan Yulin has proposed ‘seeking the truth, appreciating goodness, developing an erudite temperament, and building a wealth of knowledge’ as the culture of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e calligraphy in the photo was done by Prof Zhu Shoutong in the department.

RkJQdWJsaXNoZXIy MTQ1NDU2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