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agazine_28

澳大新語 • 2023 UMAGAZINE 28 40 人物專訪 • EXCLUSIVE INTERVIEW 李教授也認為,流傳千古的畫作必有深沉的意涵, 要了解其時代背景才能窺探真正的創作意念。著重 以原文研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史的他舉例說:「15 世紀畫家弗朗切斯科·德爾·科薩在《天使報喜》 中,在天使與聖母瑪利亞之間畫上一條不符透視原 理的柱子;從整體來看,這種不協調上是一種在世 俗世界表達神聖的方式,那條柱子寓意基督,而基 督本身就是奇跡。」 李教授進一步指出,在很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創 作中,藝術家要在神聖世界觀和世俗世界觀之間尋 求某種妥協。「從現代人看來,那個時代是人文與 信仰兼容並蓄,因此藝術作品時有矛盾的呈現。我 們唯有回到那個時代,代入充滿宗教情緒的藝術家 的想法,才能解讀這些矛盾。」 對達文西作品情有獨鍾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中,最負盛名者莫過於藏在 巴黎羅浮宮、出自達文西之手的《蒙羅麗莎》。李 教授對達文西的作品情有獨鍾,其辦公室有一整列 書架放著關於這位天才巨匠的著述。「達文西的藝 術作品魅力非凡,潛藏很多秘密,其解密過程十分 有趣。」 半途出家藝術人 李軍從北京大學畢業後於中央美術學院任教37年, 曾任該院人文學院院長,研究涵蓋達文西、文藝復 興、跨文化藝術、文化遺產、策展,以及視覺藝術 與藝術史方法論,著有《可視的藝術史:從教堂到 博物館》和《跨文化的藝術史:圖像及其重影》等 書。2023年6月,他加入澳大藝術與設計系,與其他 教授組建一支集合頂尖藝術家和藝術史學家的教學 團隊,培育藝術創作精英。 在李教授看來,藝術是我們用心與手構築的理想世 界。「不少孩童學習書寫前已愛上繪畫,這是人的 天性,象徵我們對於理解世界的渴望。初學繪畫的 小孩畫一個圓形,與外界分割開來,是在表達心中 認知的世界。我深信藝術不僅是一個專業領域,而 且是與人的成長息息相關的探索。」 生於浙江杭州的李軍自小熱愛繪畫、詩歌和文學, 可謂典型文藝青年。1980年,他懷著文學寫作夢 入讀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時 值內地改革開放之初。他將美學研究視為思想解 放運動的一環,廣泛閱讀美學和哲學著作,並於 1984年到北京大學哲學系深造,攻讀美學專業研 究生課程。 在北大的葛路教授指導下,李軍專研中國美學。當 時西方思潮蜂擁而入,引發內地許多知識分子反思 中華文化與精神,這對李軍的畫論和中國藝術理論 研究影響甚深:「先深入了解西方,再基於此重新 審視我們的傳統文化,正是我的藝術追求。」 探秘文藝復興時期作品 李軍畢業後於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期間,他在2002 年到法國國家遺產學院、2011年到法國巴黎第一 大學、並在2013年到美國哈佛大學進修,深入認識 歐洲藝術。「歐洲藝術研究存在於生活之中。藝術 品散佈在教堂和博物館等地,人們有很多機會親身 感受偉大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在各個城市的大街小 巷,我都可以隨時進入藝術現場。」 通曉中、英、法、意多語的李教授認為,掌握多門 語言有助深入研究藝術史。「我們必須進入原作、 原文、原語境之中。原文是創作者的文化語言,如 果不懂原文,很難深入理解他們的作品。」 展於羅浮宮的《蒙羅麗莎》 The Mona Lisa on display at the Louvre Museum

RkJQdWJsaXNoZXIy MTQ1NDU2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