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agazine_28

學術研究 • ACADEMIC RESEARCH 澳大新語 • 2023 UMAGAZINE 28 56 對幫助弱勢群體的意願,發現他們讀到關於機器人助 手的報導後,助人意願有所降低。 效能高 激勵少 這些發現有深刻意義:「英雄」機器人雖然能提高 效率,卻無法像「人類英雄」般激勵人們產生同等 的同理心和親社會行為。這些機器人的出現為何會 影響我們在危急關頭助人的天性?經過深入研究 後,我們發現:首先,機器人缺乏自主性,無法為 其工作成果邀功;其次,在救援行動中,機器人面 對的風險和危險遠遠少於人類。人類的英勇行為會 激勵他人,但機器人由於其低脆弱性和低自主性, 無法激勵人類。 肯定人在救援時的角色 我們構思了一些改善這個困境的方法,包括聚焦人的 身上、凸出機器人的效率優勢,以及增強機器人的自 主性和脆弱性,使它們看起來更人性化。 基於這些發現,我們提出幾點建議。首先,即使機器 人效率高,我們也應緊記,大眾在災難發生時仍然假 設救援者是人類。為保持人們的親社會意圖,媒體在 報導時應聚焦在人類救援者身上,同時強調機器人的 效率優勢,降低個人在災難時的無助感。 為機器人增添人性元素 機器人按程序執行任務,無法鼓舞人心。因此,為機 器人賦予人類特徵,例如與人類相似的自主性和脆弱 性,可以使它們看起來更「勇敢」,增強激勵人類的 能力。我們的研究還發現,組建一個機器人和人類工 作者協作的「團隊」也是可取的方法,令機器人更人 性化。 重塑人機協作 在社會各領域日益依賴服務機器人之際,我們的研究 提出需要重新思考對科技的看法。人類設計的技術不 僅應能優化效率,而且要激發人們的親社會行為。隨 著人類和機器人有愈來愈多機會在災難應對等困難任 務時協作,這些見解將有助我們以科技改善社會。 「機器人難以激勵我們,而當我 們缺乏激勵時,就不太可能主動 幫助他人。」

RkJQdWJsaXNoZXIy MTQ1NDU2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