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音樂人資料庫 |  簡介  |  澳廣視至愛新聽力  |  音樂人  |  歌手  |  樂隊  |  粵曲藝人  |  樂團  |  合輯  |  搜索 |


澳門粵曲藝人



何世榮
廣州曲藝發展初期,失明藝人雄踞藝壇。但自女伶(非失明女曲藝演員)登上曲藝舞台後,失明藝人逐漸銷聲匿迹。但是,解放後,廣州却崛起一位失明男藝人,揚名省內外。他就是著名曲藝家何世榮。

何世榮(1933-1981),廣東省惠州人。1951年從澳門來廣州,時年18歲。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失明藝人,擅長自彈自唱。能用"邊助"自打鑼鼓,並拉得一手好高胡、小提琴;其嗓音甜美悠揚、自然流暢,且擅仿各名家腔口的唱法,對薛(薛覺先)腔、凡(何非凡)腔、蝦(羅家寶)腔、白(白駒榮)腔、馬(馬師曾)腔等,無一不精。更能將各派唱腔優點溶爲己用,從而自成"榮腔"(亦稱"盲腔"),立于粵曲唱腔流派之林。

50 年代初,他在廣州市的茶樓演唱粵曲和演奏音樂,每次演出都是一人從頭到尾進行長達2小時以上的表演,可說是"個人演唱會",也大受廣大曲迷歡迎,經常滿座。所以,當時何世榮是各茶樓老闆爭相邀請演唱的"老倌"。1955年,何世榮經常在廣州中山五路的"一樂"曲藝場演出。有時也下鄉到南海、番禺、順德、台山、開平、恩平等農村演出,均受聽衆歡迎。

1956年曲藝界由全市統一組織安排何世榮當選爲曲藝聯誼會委員,並創建了解放後第一支由失明藝人組成的曲藝隊,一直活躍於城鄉曲壇。1961年,越秀區的3個曲藝隊與2個失明曲藝隊合併爲"越秀區曲藝團",何世榮當選爲團長。他率領曲藝團在各種重大綜合性藝術演出中都有出色的表演。1960年廣東電台爲他錄製了一首歌頌新社會的現代粵曲《唱廣州》,成爲全省流行曲目。

此外,還錄製了他的首本唱曲《今昔歌壇》、《宋景詩難忘血泪仇》、《狂歌覓愛妻》、《怡紅公子悼金釧、《祭瀟湘》、《屈原》等個人獨唱粵曲。當時除專題對外播放他的系列粵曲外,幾乎每天都有播放他所唱的曲目。報刊也曾專題介紹他的藝術成就、唱腔特色。1960年,人民政府給予他享受高級知識分子待遇。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歷盡劫難,"文化大革命"後才重返舞台演唱,可惜時已身患重病,不幸於1981年5月10日與世長辭,享年僅48歲。

**以上資料轉錄自粵劇經典--何世榮**